再看歼-35,这是FC-31的升级版,长得像F-35却更实在。目前出口报价预计在5000万到7000万美元之间,这已经是隐身舰载机的白菜价了。它能上航母,能打制空,模块化设计,维修方便,还比F-35好养活。谁家军费吃紧又想弄点隐形战力,这款几乎是唯一解。巴铁买得起,用得爽,足见其市场匹配度有多高。
讲到电子战,不得不提歼-16D。这是用来压制敌方整个电子系统的狠货。外挂吊舱、电磁压制、雷达干扰,简直就是现代战争里的电磁重锤。这种战机,一架标价1亿美元,你还得看有没有配套电子战系统支援。它的价格不是因为机体本身,而是背后的那整套电子战生态系统,你想要,就得认账。
歼-15,咱们自己的舰载机老将,一架折合下来也得5600万美元左右。你可能觉得它贵,但得看看航母专用设备有多复杂。折叠翼、拦阻钩、抗腐蚀涂层,这些玩意儿单独列项报价能吓掉你一层皮。虽然目前出口案例不多,可一旦哪个国家真建了航母,缺舰载战斗机的时候,这款就会直接成为备选,没有之一。
回到地面空军,歼-10C是当下最具性价比的明星款。性能比肩F-16V,雷达、航电都用上了有源相控阵,巴基斯坦采购价格7600万美元一架。这个价位,放在全球市场里就是赤裸裸的“降维打击”。法国阵风?美国F-16?动辄上亿,打不打得赢还说不准,养护成本更是天文数字。歼-10C的杀手锏就是性能不含糊、价格不离谱,谁预算紧张还想打得赢,绕不开它。
还有重型战机歼-11B,它是苏-27的国产化升级版本,单价2800万美元左右,这价格稳得一批。性能不算最新,但稳定可靠,飞控系统换了国产,发动机用上了涡扇-10,作战半径可达1500公里。这类战机适合当空军主力,不烧钱却能硬顶,特别适合那些想构建大面积防空网的国家。
要说最能打价格战的,还得看“枭龙”JF-17。这款中巴合研的轻型战斗机,成本压得极低,一架只要1500万美元,甚至还有本土组装选项。这种价格谁扛得住?缅甸、尼日利亚、阿塞拜疆都成了客户。这款战机不追求极限性能,但实用为王,导弹挂上去,照样能打,照样能赢。
价格背后,是中国军贸的一整套打法。别的国家卖的是飞机,中国卖的是体系,是服务,是合作。首先就是“性价比”三个字,真不是喊口号。
咱们的军工系统上下游一条龙,本土原材料、本土供应链、本土工人,效率高、成本低,给国际客户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——买得起、用得起、修得起。
以孟加拉为例,30亿美元买下16架歼-10C和48架枭龙,直接打包一个空军作战系统。这已经不是单纯的采购,这是系统性构建,是国家级别的防空战略转型。这种买卖,别人做不了,中国可以一口气给你搞定。
再就是技术合作策略。你想发展本国军工?中国可以把生产线、零件甚至部分核心技术转给你,不藏着掖着。
以枭龙为例,巴基斯坦自己就能组装维修,还能出口。这不仅省了采购成本,还提升了他们自己的工业水平。谁不想从客户变成合作者?中国给出的就是这种长远路线图。
飞机卖出去不代表就完事了,中国给的是整套保障:零部件齐备、维修培训、软件更新、远程支持,一套也不少。买回去不会用?培训;飞着飞着出问题?远程诊断;要升级?技术到你家门口。这不是买了个全套航空班底吗。
市场定位也很清楚。你没钱,我有枭龙;你有点钱,我有歼-10C;你要隐身,我拿出歼-35;你要顶级,我慢慢让你接触歼-20。每个国家不管啥预算,都能在中国找到对口装备。中国不是强卖,是对症下药,真正懂客户心思,打一场“贴心”的军火战。
当然,国际军贸不是单靠技术和价格就能通行的。还有来自美西方的政治打压、军火封锁、技术封禁。老客户用惯了美制系统,突然换到中式体系,后勤、培训、接口通通得改。但问题不是没有办法,是看你愿不愿意改变。
这些年,中国战机一边参加实战演训,一边在全球市场刷存在感,买的人越来越多,用得越来越顺,口碑也就跟着起来了。
这场军贸攻防战,中国打得不吵不闹,但每一步都走得稳准狠。不是卖出去几架飞机就完了,而是通过一整套打法,彻底撕开西方长期垄断的空中市场。接下来,谁要想在亚非拉市场搅局,先得问问:中国战机,你能卷得过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